室內裝潢設計怎麼開始?設計師教你5步驟打造理想新家
室內裝潢要從「釐清需求與預算」開始,接著收集風格與設定動線機能,再挑選合適的設計公司、確認施工流程與合約細節,就能順利打造符合生活的理想新家。
文章導讀
室內裝潢第一步該做什麼?-明確你的生活需求與預算範圍段落
室內裝潢風格要怎麼收集?-收集風格參考與設計重點
要選哪種室內裝潢公司最可靠?
室內裝潢設計與施工流程怎麼走?
室內裝潢開工前一定要確認哪些細節?
室內裝潢第一步該做什麼?明確你的生活需求與預算範圍
先釐清你的生活需求與可接受預算,避免後續迷失方向或超支,是所有裝潢流程的起點。
室內裝潢設計的第一步,並不是選風格、買家具,而是回到「你和家人的生活需求」與「實際可投入的預算」這兩個關鍵核心。沒有這兩項基礎,就容易在室內裝潢設計過程中迷失方向、頻繁修改、甚至預算爆表。
如何釐清你室內裝潢的居住需求?
從家庭成員、生活習慣、使用動線與未來五年變化去盤點需求,才能讓設計真正符合你的生活方式。
在開始與室內裝潢設計公司溝通前,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:
- 「常住人口有幾人?」,「是否有長輩同住、小孩成長空間需預留?」
- 「生活習慣是什麼?」,「重視的是餐廳機能還是客廳氛圍?每天花最多時間在哪個空間?」
- 「未來五年有變化嗎?」,「是否有生育、返鄉、換工作等規劃?」
這些都是室內裝潢設計前的關鍵提問,能幫助你釐清生活動線、空間用途、收納機能的真正需求,而非落入僅是「美圖風格」的誤區。
室內裝潢費用該怎麼評估與分配?
將總預算依比例分配到設計費、木作工程、水電、材料與軟裝,每項通常落在 5–40% 不等,可避免資金失衡與追加費用。
許多屋主在進入裝潢流程後才發現,預算配置不合理往往造成工期拉長或後悔不已。
以下是一份基礎室內裝潢費用分配參考表,以整體裝潢預算 150 萬元為例:
| 項目 | 建議比例 | 金額(預估) |
|---|---|---|
| 設計費 | 10~15% | 15~22 萬元 |
| 保護/清運/清潔 | 10~15% | 6~9 萬元 |
| 收納櫃/木作工程 | 30~40% | 55~70 萬元 |
| 水電與燈具 | 5~10% | 12~15 萬元 |
| 油漆塗料 | 10~15% | 15~20 萬元 |
| 其他建材及表面材 | 8~15% | 13~23萬元 |
| 軟裝與窗簾家具 | 10~20% | 17~32萬元 |
| 預備金 | 5~10% | 7~15 萬元 |

(參考圖源 梧堤空間設計/台南美學)
室內裝潢風格要怎麼收集?收集風格參考與設計重點
當你已經釐清生活需求與裝潢預算,接下來就要進入「想像你理想空間的模樣」。這不只是找圖片這麼簡單,而是要有系統地收集風格喜好、空間配置與設計細節,做為後續與設計公司溝通的基礎。
如何收集室內裝潢風格參考?
利用 Pinterest、IG 與設計公司作品集收集圖片,並註記喜歡的元素、色系與家具,以形成可操作的風格清單。
以下三個工具,是許多設計師與屋主都愛用的靈感來源:
- Pinterest: 透過「空間類型+風格」的關鍵字(如「北歐風客廳」、「日式玄關設計」)即可找到大量圖片,還可建立資料夾做分類整理。
- Instagram: 搜尋熱門標籤如 #室內裝潢設計、#室內設計風格,或關注專業設計師帳號,觀察他們的風格走向。
- 裝潢平台網站/設計公司官網作品集: 台灣如設計家、100室內設計、各設計公司網站的實景作品,最接地氣,也最接近你的實際空間條件。
收集時,建議建立一份簡單的「喜好清單」,標註每張圖片吸引你的元素及應用位置,例如:「喜歡沙發背牆材質」、「喜歡開放式廚房與中島配置」、「偏愛灰白色系搭配淺木紋」。
喜歡的室內裝潢風格與實際空間不符怎麼辦?
從圖片萃取元素,而非整張照搬;並以房屋結構、坪數、採光與動線為基準重新調整風格比例。
你可能喜歡北歐風開放式格局或美式鄉村的拱門線條,但並非每個空間都適合直接套用。
要注意幾個關鍵限制:
- 結構樑柱位置無法更動
- 廁所廚房的位置與管線配置常有難以調整的限制
- 坪數過小者不建議嘗試過於複雜的造型或太跳色設計
好的室內裝潢設計,不是照抄一張圖片,而是從中萃取元素,調整為適合你家的比例與配置。
功能規劃該如何設定優先順序?
依生活頻率與動線需求決定哪些空間必須強化,例如廚房動線、主臥收納或客廳電視牆機能。
收集風格只是起點,真正實用的規劃還得需搭配功能需求:
是否希望有開放式廚房與中島?
主臥是否要規劃更衣間或獨立收納區?
有小孩或長輩同住的情況下,需要哪些空間能共享或分隔?
客廳電視牆需不需要整合收納與展示?
這些設定,都能幫助設計師在後續初步平面配置提案時,更準確命中你的想像與需求,讓每一分預算都花在刀口上。

(參考圖源 梧堤空間設計/台南美學)
這一篇也很讚~
要選哪種室內裝潢公司最可靠?
若重視設計完整度與施工品質,選擇有自組工班的設計公司比傳統統包更穩定、透明、好溝通。
自組工班室內裝潢公司 vs 裝潢統包差別在哪?
自組工班設計+施工整合、有固定工班與較高品質控管;統包多為分包制,價格彈性大但風險較高。
| 項目 | 有自組工班的裝潢設計公司 | 傳統裝潢統包 |
|---|---|---|
| 服務範圍 | 設計+施工整合,從前期設計、材料建議、3D模擬到後期工程執行皆自營完成 | 接單後再分包工班,主要協助施作與硬體工程,不一定懂設計或有美學概念 |
| 工班掌握度 | 自組工班、固定協作,有施工默契與品質控管能力 | 工程分包制,工班品質依地區與價格落差大,變動高 |
| 流程整合性 | 設計與施工同團隊溝通,減少誤差與延誤 | 設計與施工分離,須自行協調與溝通整合事宜 |
| 預算透明度 | 設計初期即納入施工考量,報價結構清楚、彈性調整 | 易有追加、報價拆分不清情況,難抓預算總額 |
| 適合對象 | 對設計有要求、重視工程品質與施工細節、希望全程單一窗口對接的業主 | 僅針對基礎裝修需求,已有設計圖或不需美感整合者 |
為什麼「自組工班」的室內裝潢公司更讓人安心?
- 工班固定,細節品質穩定有保障
比起臨時拼湊的外包工班,長期合作的工班對設計師要求熟悉,收邊與落實度高。 - 溝通無斷層,減少推託與延誤
設計師直接監工,設計與現場同步調整,客戶能快速得到回應,降低錯誤風險。 - 設計即工法,預算配置更有效率
具備施工經驗的設計師更懂材料與工序,能在設計初期就給出現實可行的工法。
與室內裝潢公司初次洽談要準備什麼?
準備平面圖、坪數、家庭需求、風格喜好、時程與限制,能讓設計師一次掌握你的需求輪廓。
為了讓設計師能在初步會談中即刻掌握你的裝修輪廓,以下為建議事前準備的資料清單,幫助雙方溝通更高效:
1. 建物基本資訊
- 建案名稱與地址(便於設計師查圖或現勘)
- 室內實坪與建坪數據
- 房型與樓層(如三房兩廳/五樓)
- 房屋類型(新成屋/中古屋/舊屋翻新)
- 原始平面圖或建商提供格局圖(有助評估格局優化可行性)
2. 居住成員與生活需求
- 居住人數與年齡(成人、小孩、長輩)
- 特殊需求(如居家辦公、寵物、收納需求)
- 偏好生活型態(如重視廚房、客廳共聚時光、各自空間感)
3. 風格偏好與靈感參考
- 喜歡的裝潢風格或參考案例(Pinterest、Instagram、作品集)
- 喜愛或避開的色系、建材、家具風格
- 希望保留或再利用的家電、家具(如老件、鋼琴、餐桌)
4. 工程時程與裝修限制
- 希望完工或入住時間(例如:新婚、學期開始、懷孕或民俗節日)
- 有無社區裝修限制(如施工時間、保證金)
- 是否指定品牌建材或設備
5. 其他補充資料(視情況)
- 客變圖或機電圖(新成屋提供者佳)
- 曾洽談過的其他方案草稿或報價(有助設計師理解你過往思考)

(參考圖源 梧堤空間設計/台南美學)
這一篇有更多相關知識喔~
室內裝潢設計與施工流程怎麼走?
當你與室內裝潢公司確定合作後,接下來就進入了真正的「裝潢流程」階段。為了避免誤解施工進度,提前了解整體流程與溝通重點,有助於降低失誤與爭議,讓夢想中的空間更順利實現。
室內裝潢設計與施工的基本流程
從丈量→平面配置→預算→風格提案→3D 深化→報價簽約→進場施工→驗收,共八大階段。
以下裝潢流程參考表,每間設計公司的細節略有不同,但大致步驟如下:
| 流程階段 | 說明 |
|---|---|
| 1. 初步丈量與需求訪談 | 設計師到現場丈量、了解屋主生活習慣與喜好。 |
| 2. 平面配置提案 | 提供格局與動線調整建議,確認空間規劃方向。 |
| 3. 預算討論與初估 | 初步估算裝修費用,包含設計費、工程、建材等。 |
| 4. 風格提案與材質討論 | 提出設計風格、配色方向與建材搭配建議。 |
| 5. 圖面深化與 3D 模擬圖 | 製作立面圖、施工圖,並呈現 3D 模擬畫面供確認。 |
| 6. 確認報價與簽約 | 提供完整報價表,明確施工項目與付款進度。 |
| 7. 工程前準備與進場 | 包含保護工程、水電定位、拆除與材料進場安排。 |
| 8. 施工階段管理 | 工班施作期間,定期回報進度與品質監控。 |
| 9. 驗收與完工交屋 | 完工後與業主一同驗收,交接後即可安排搬遷。 |
✅ 小提醒:若設計公司有提供「所見即所得」的 3D 圖面模擬,建議務必在確認施工前與設計團隊反覆檢視,避免後期出現誤差。
裝潢中最常出錯的溝通點有哪些?
未確認圖面就施工、未溝通材質收邊、報價不清晰,是產生糾紛的三大主因。
許多裝潢糾紛源自於「溝通資訊落差」,尤其是在以下幾個關鍵節點,務必多加注意:
1. 未確認圖面就開工
· 不少屋主誤以為「平面圖大致確定就可以動工或有3D圖就行了」,但實際上,施工依據的是立面圖與詳細圖面。如果未確認 3D 圖或施工圖細節,現場很可能出現與期待不符的落差。
· → 建議:務必在開工前確認所有設計圖面,包括天花板、高櫃細節、電器設備位置、建材樣式,必要時要求設計師逐項說明。
2. 忽略材質與收邊處理
· 即使整體風格正確,若材質轉折處收邊處理不佳,也會影響空間質感。
· → 建議:確認材料樣本,並詢問「接縫處怎麼處理?收邊會不會粗糙?」這類細節。
3. 報價細項不清,追加費用爆表
· 有些業主在未詳細閱讀報價單下就簽約,施工中才發現大量追加費用。
· → 建議:檢視報價單是否逐項列出工程項目與材料規格,若項目標示「依現場為主」,可要求預估範圍,避免雙方認知不同。

(3D模擬圖 梧堤空間設計/台南美學)
室內裝潢開工前一定要確認哪些細節?
材料規格、保固內容、合約付款與驗收節點,是避免後續爭議的四大核心。
當你與室內裝潢公司完成設計討論、圖面確認與報價後,正式進入施工階段之前,仍有幾個重要項目務必要確認清楚。這些關鍵細節將直接影響裝潢品質、施工過程是否順利、以及未來的保固與售後。
1. 材料選項與保固機制
許多屋主在設計階段時專注於風格與配色,但實際落地時,「使用什麼材料」才是真正關鍵。例如櫃體是木作還是系統櫃?牆面使用乳膠漆還是特殊塗料?五金品牌為何?
✔ 建議確認項目:
- 每一項建材的品牌與規格是否列入報價單
- 材料是否為實品樣本或可現場確認
- 各項材料的保固年限與廠商責任
- 若使用進口建材,是否會影響工期?
✅ 若是注重環保與居住健康的家庭,也可詢問是否提供「綠裝修」選材服務,如低甲醛建材、無毒油漆等。
2. 施工合約內容:付款與驗收節點
合約是保障雙方權益的重要依據。請務必確認下列幾點是否寫入正式合約中:
- 付款節點是否明確? 常見做法為:簽約30%、開工30%、工程中段20%、完工驗收後20%。
- 每一階段對應的驗收標準為何? 是否須雙方確認再進行下一階段?
- 若遇工程延遲或追加費用,是否有書面機制處理?
- 變更設計、追加項目是否需另簽「變更單」?
💡 小提醒: 務必保留合約、設計圖與溝通紀錄,必要時可作為日後處理爭議的依據。
3. 安全與施工管理
因為水電、木作、油漆工序交錯,若缺乏管理與溝通,品質與時程都容易失控。
裝潢期間牽涉水電、木作、油漆等工班交錯,現場管理是否有條不紊,將直接影響工程品質與進度。
🔎 以下是你可以詢問室內裝潢公司的項目:
- 是否有專人現場監工? 是設計師親自監工?還是公司內部的工務主管?
- 是否提供施工進度回報? 如每週照片記錄、LINE 傳送現場狀況
- 是否有施工保險? 若家中因施工造成鄰損,有無保險理賠機制?
- 工班是否為室內裝潢公司自組? 若是分包制,則要更留意監工與工序銜接的專業度。
✅ 類似梧堤室內設計這樣擁有自組工班的團隊,能更有效掌控現場品質與進度,是許多講求穩定交屋的業主優先考量的合作對象。

(參考圖源 梧堤空間設計/台南美學)









